演说绝不仅仅是关于“说”的学问。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“说”上时,便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。演说者真正应当关注的是听众如何“听”!
演说是为了改变听众。
那么,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改变你的听众呢?
首先,弄明白演说的对象是——听众的大脑!大脑掌管我们的思维、情感甚至是我们的生命。只有我们对大脑有了更多的了解,才有可能更有效地改变听众,而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演说。
如果我们能转换注意的焦点,和听众换位思考,从听众的立场来设计演说,就能更好地吸引听众。只有拉近听众与我们的距离,才能产生共鸣、相互交流和互动,听众才能更好地吸收我们希望他们听的内容。所以,在演说前需要了解听众的5个问题:
(1)听众的基本信息包括:听众的人数、性别结构、年龄结构、所属行业、工作性质、教育背景等。这些信息对你决定选用什么样的演说内容、案例、表达风格甚至会场布置等,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依据。例如讲“情商”,对普通员工和管理者,在内容安排上就有很大的区别。
(2)听众为何要来听这场演说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系统,世间万物有密切的联系。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了解这场演说的背景。
了解背景能让我们更准确地设计演说目标(用何种态度?用何种方法?),选用素材案例(避免群体内的敏感话题),确定呈现基调(或严谨?或轻松?),以免犯下重大的失误。
(3)听众遇到怎样的问题听众往往是带着问题和需求来听一场演说的,人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一直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。若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听众的问题,并收集相关的素材案例,在演说中呈现出来,会让听众发现我们是理解他们的,相应地他们会回馈更多的信任。
(4)听众对这些问题有何看法不仅要了解问题,更要了解听众对问题的看法。因为造成困扰和负面情绪的除了问题本身,还有人们对问题的态度、想法和价值观。了解这些,对我们把握问题的表达方式,展现演说者的态度至关重要,从而避免在一开始因为观念上的冲突,而引起听众对我们的反感。
(5)听众希望听什么不要以为了解问题就可以了,面对同样的问题,每个人都期待不同的答案和帮助。同样是压力应对,有的人想要知道如何避免压力,有的人想要知道如何提升能力,而有的人想要知道跳槽的技巧。如果你只能问一个问题,那就是:“你们要听什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