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演讲,除了需要具备思想、品德、学识等方面的个人修养,演讲者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:
1、敏锐的观察力。敏锐的观察力体现在三个方面:
准备演讲时,有了敏锐观察力,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,通过分析和判断,从中发现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和社会主流;在演讲中;
有了敏锐观察力,可以了解听众的表情、心理及场上的气氛变化,及时调整演讲的内容、方式、节奏;
在演讲后,有了敏锐的观察力,可以从周围的反映中,综合分析自己演讲的成败得失,以便让自己的演讲臻于成熟。
2、丰富的想象力。在演讲中,想象力如同点金术,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,视通千里,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、新颖而多采,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,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,增强演讲的浓度、广度和感染力。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,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,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,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,这是想象力的基础。
3、较强的记忆力。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,博览群书,吸取丰富知识,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,当写演讲稿时,凭着记忆力,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,迅速、准确地组织到稿中。在演讲中,也要靠记忆力,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、观点、事例等牢记于心。这样讲起来才能口若悬河,滔滔不绝。
4、良好的表达力。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,简直是不可思议的。演讲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。演讲稿写得再好,表达不出来,同样还是做不了演讲家。当然,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,它可以经过后天培养、训练而成。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,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流利顺畅,抑扬顿挫。所谓“读”,就是默读、朗读、快读;所谓“讲”,就是在任何场合、时间、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,久而久之,这方面的能力一定会提高。